莎车注定与音符有关,与木卡姆结缘,因为有河的存在;也因为有沉默巍峨的喀喇昆仑山。山、平原、峡谷这些刚烈的灵魂与柔弱的水交织在一起,就有了木卡姆与阿曼尼沙汗怀抱的那把都塔尔。
阿曼尼沙汗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家里,天资聪颖与貌若天仙让她与众不同。“十二木卡姆”的歌词,主要来源于察合台时期几位著名的诗人,例如鲁特菲、纳瓦依、诺毕提、依瓦依答等。可以想象诗歌在她头顶飞扬的梦幻场景。那些流传百年的诗词,揭示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幸福的向往和人品的修炼,她陶醉在那些美妙的诗句中。
如诗人纳瓦依所作:“芳容乍睹,就使我一见倾心;做你情人,无疑灾难缠身。多少次我决心对你断绝痴念,可日复一日对你更为痴心(节选自十二木卡姆第二套·小赛勒克)。”阿曼尼沙汗不忍心看着这些凝结人们智慧的瑰宝遗失,用稚嫩的肩头挑起整理十二木卡姆的重任,再用铿锵坚定的脚步一直向前。
阿曼尼沙汗有着智慧的头脑,在她不懈的努力下,一套成熟的、完整的、系统的维吾尔族音乐史诗诞生了。她并不只是简单地将散落的木卡姆搜集罗列,还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修改或进行二次创作。用了多少个日夜,阿曼尼沙汗终于把古老的木卡姆梳理归整为“十二木卡姆”。
在叶尔羌王朝,这名王妃并没有去享受真正的王妃生活,而是将自己的青春用在了一项非凡的事业中,也因此,木卡姆的内涵从单纯的音乐作品上升到全面反映生活在祖国西部疆域的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大型史诗。
莎车在年轮奏响的序曲里,拖拽着叶尔羌汗国的灵动音符,一路跋涉着走进茫茫巍峨的昆仑山脉,走进巴旦木树围拢的现在。哪怕在莎车缓慢地踱一会步,隐约而又清晰的“十二木卡姆”曲调随时都会传入耳膜。
音符飞扬着,使人们有恍若隔世的感觉:阿曼尼沙汗和众多的乐师们探讨、修改木卡姆,每修改一段,就有一组欢快的音符飞舞而来……我们遁着这一景象,走进阿曼尼沙汗传承人的现代生活中。
在莎车有名的十二木卡姆广场,矗立着这位酷爱音乐、拯救木卡姆命运的传奇女子的雕像,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也是莎车县的地标性建筑。
阿曼尼沙汗雕像栩栩如生,她头戴王冠,左手扶着都塔尔,右手执琴弓,正静静地凝视着西域的苍茫大地……看得久了,会以为阿曼尼沙汗会突然眼波灵动、裙裾飘逸地从红色的高台上走下来……
除了编纂、梳理,阿曼尼沙汗还创作了“依西莱提安库孜”。如果看到后嗣子民是怎样在尽情演绎着她整理下来的“十二木卡姆”,她一定会很欣慰。在莎车古鲁巴格乡的一次“十二木卡姆”盛会上,新疆都市报记者见到了两位传承人。
68岁的玉素甫·托合提于2007年被评为“十二木卡姆”国家级“民间艺人”。他精神矍铄,高大魁梧,脸膛黑红,似乎有唱不完的力气。他喜欢音乐,喜欢木卡姆,可以说木卡姆是他的全部。玉素甫·托合提悟性高,一段曲子听几遍就可以跟着唱了,他说:“每一段木卡姆的唱法是不一样的,如果仔细聆听,就可以听出它既复杂而又统一的规律,就像人生的一段旅程,从一个原点出发,历经千山万水后又回到了原点。”
“十二木卡姆”由十二套木卡姆组成,演奏程序依据音乐结构铺开,即以“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热甫”的次序进行,而要将其中的情节、情感、情绪逐一、细腻地渲染,难度极大。想要将“十二木卡姆”一字不落地唱下来,需要三天三夜。玉素甫·托合提明白这是维吾尔艺术的瑰宝,因此在学习时非常刻苦。
那时,他唯一的情绪就是兴奋,他白天学、晚上学,直到有一天,忽然成为国家木卡姆传承人时,他沉默了。他明白这个荣誉是“十二木卡姆”给的,从此之后,他将情感、思想以及灵魂都融入到学习木卡姆当中。
玉素甫·托合提对于木卡姆艺术最朴素的表白就是:越唱越激动,那种激动无法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