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举行的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指出,要把旅游业建成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产业,让旅游成为富民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疆山美水美人更美。我区发展旅游业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区位优势也十分突出。正如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池重庆所诠释的“新疆旅游四季歌”:春天有山花节、杏花节;夏天有国际旅游节,浪漫新疆,瓜果飘香;秋天是金色新疆,胡杨盛会;冬天是雪域新疆,银装素裹,冰雪世界。
旅游发展应着眼民生、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而发展旅游业的最终目的,也是要造福一方,富民一方。
譬如,天山天池景区各族群众的生活变化,就是最好的见证。记者所采访过的一家哈萨克族牧民,夫妇俩很有经营头脑,不仅开着毡房“牧家乐”,还转型成为经纪人,专门收购本地特色或生态产品,如民族绣品、奶疙瘩等,供应外地游客,生意做得挺红火。其实,像他们一样如今吃上旅游饭的当地农牧民,当初却是做梦也没想到身边的山水会变为致富的摇钱树。这得益于在天池景区旅游开发中,阜康市政府始终把富民增收放在首位,千方百计给农牧民创造致富的机会:不仅要让天池旅游“热”起来,更让各族群众生活富起来。
再譬如,吐鲁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独特的自然人文因素构成了旅游的核心资源。近些年来,吐鲁番着眼于“以旅促农,以农兴旅”,取得了积极效果。几年前记者曾去吐鲁番市葡萄乡采访,当时那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4000元,而其中20%的“入账”便是来自于旅游业。吐鲁番在旅游发展中体现以人为本,满足老百姓的诉求,增强民众的幸福感,从而使旅游业成为吐鲁番地区的富民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产业。
节假日里,邀上三五好友,享受一份怡然自得的山野或田园情趣,让无数生活在城市丛林中的人们心向往之。城里人的这种需求,为地处乌鲁木齐县南山一带的乡村,拓展了一条富民新路。“毡房当客房,空地停车场;来的都是客,欢声盈山野。”这句无名氏创作的“顺口溜”,形象生动地概括了这里的“农家乐”或“牧家乐”的经营特色。短短几年,乌鲁木齐县用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将南山乡村旅游打造成异军突起的富民产业,不仅促进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还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推进了民族团结。
可以说,相对于新疆的经济增长,民生领域的发展仍然是新疆全面发展的“短板”。为此,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以转型升级、惠民富民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握前所未有的旅游发展黄金期,倾心尽力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新疆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也就是说,必须开发一处景点,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让旅游成为富民产业,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只要我们把旅游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推动旅游业发展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即旅游发展到哪里,就让哪里的群众富起来,这样,才能使旅游业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由各族人民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