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上学期间的同宿舍同学来乌鲁木齐学习,顺便就约了我们一个宿舍和上学时期的班主任老师一起吃个饭,大家吃饭期间很开心,并且了解到老师一直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并且为了锻炼身体也经常参加徒步活动,我们从心底里很佩服老师,他本身也一直是个很阳光、很有爱心、很正义的一个老师,这次云南地震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又在第一时间赶赴云南参加了当地的救灾抢险活动,并且捐献了一些物资,这时我想起老师在威信上的名字“獬豸”,当时第一个字还不知道怎么读,也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意义,只知道是以前的一种祥兽,今天无意间看了一篇文章,才知道原来有这么深的含义,借此跟大家分享下: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艾子杂说》中讲了一个寓言故事,说齐宣王问艾子:“听说古时候有一种动物叫獬豸(xiè zhì),你熟悉吗?”艾子答道:“尧做皇帝时,是有一种猛兽叫獬豸,饲养在宫廷里,它能分辨好坏,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这个故事名叫“獬豸辨好”。故事中那可辨是非的獬豸,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就有其形象展示。 独角兽木雕:1966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时代为东晋,距今1500年左右。独角兽,古人称之为“獬豸”(xièzhì)。图/自治区博物馆提供
外形和身份存争议
鹿腿牛身、四肢细长、体型高大。长长的尾巴高高翘起,头部长出一个尖尖的长角,似乎准备要刺向什么。1966年,该黑色怪兽木雕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东晋时期的墓葬中,其身、腿、角、尾采用分段制作,然后拼接而成,通体敷黑彩。虽然制作简洁,但重在写意,这件以独角造型在自治区博物馆展示的文物,称为独角兽。
独角兽,古人称之为“獬豸”。相传獬豸是东海龙王的第八个儿子,有辨别忠奸的神力。如果这獬豸见到街上有人争斗,它能分辨出谁是谁非,并用角去顶撞无理的一方。
至于现实中的獬豸究竟是什么动物?《史记·集解》、《后汉书》都认为獬豸是鹿,王充在《论衡·是应》中指出獬豸是“一角之羊”,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獬豸“似牛”。这其中孰是孰非的争论,让獬豸到现在也还没有能够“验明正身”。
在讨论它外形的同时,人们也一直在试图探究它的身份。
时至今日,关于它的身份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百度词条将它描述为,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皇帝“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它的另外一种身份是镇墓兽。有学者指出,獬豸放置在墓内,可起着保护死者灵魂和守护随葬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多称其为神兽小包拯
不过,人们在提到它时,似乎更愿意记得它的第一种身份,历史故事中,也多会把它当作能辨是非曲直的“神兽小包拯”。
据说远在黄帝时期,有位神人给黄帝送去獬豸,为的是帮助他处理一些疑难案件。到了尧舜时期,遇到一些难判的诉讼案件时,当时的大法官皋陶也会用戴豸来解决。因为它能够对犯罪嫌疑人明确判断是非曲直,只要嫌疑人有罪,它就用头上的独角去抵触。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成为时尚。汉朝时,廷尉、御吏等都戴獬豸冠。这种冠通常以铁为冠柱,隐喻执法者坚定不移,威武不屈,故名铁冠。铁冠上有一角,以代獬豸,故又称獬豸冠。到了明清时期,设风宪官,职同御吏,他们不戴獬豸冠,而是在官服中央补子上绣着獬豸的图案。
自治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古时的人们,如果能被獬豸来形容,那一定是极大的褒奖。比如宋朝真宗至神宗时期,唐肃、唐询(肃之子)、唐介等一家五口都做过御吏,留下了“五豸唐门”的历史佳话。
这样一个正义的神兽,如何让人不喜爱?如今,其依旧被人们当做艺术品的设计元素之一。你在京东商场等网店“逛街”时也会发现,有些网店用獬豸来取名。
事实上,不仅国人喜爱,其他国家也把它当做文化传统的符号。2008年,韩国的首尔市选择神兽獬豸为首尔吉祥物,希望它的存在,能除去灾难,给人们带来幸运。
这才了解到老师内心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从内心里敬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希望我们的老师一直平安顺利!我爱你,我的老师! |